立即下载
现实版“囫囵吞枣”,枣核卡在体内只能手术取出
2021-01-06 10:12:33 字号:

"囫囵吞枣"指把枣儿整个吞下去,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。但市中医医院近期还真接诊了一例"囫囵吞枣"并引发感染的患者。

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谭金枝提醒,市民在日常就餐时,如果吃带骨头或者果核的食物,一定要细嚼慢咽;如误吞异物,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,出现肚子痛或肛门口发热的情况,需立即就医。

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

案例

男孩误吞枣核,3天后手术取出

1月1日,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谭金枝在门诊接待了一名15岁的少年。面对医生的询问,少年有些吞吞吐吐。“孩子有些害羞,就说肛门处不舒服,有明显的痛感,已经持续了近三天。”谭金枝听患者讲述完病情后,给他进行了检查,结果发现患者的肛门处不仅明显红肿,还已经化脓,有脓液流出。

“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是比较严重的肛周脓肿了。”谭金枝说,导致这个局面的“罪魁祸首”就是一枚枣核。但由于患者来就医的时间较晚,这颗枣核已经扎到了肛周的肌层里并导致感染,肛门镜下无法取出,需要麻醉下手术取出并清创,清除感染。最终,医生经过急诊手术才将枣核取了出来。

除了年纪小的孩子,成年人吃带骨头或果核的东西也需要保持警惕。谭金枝在元旦当天还接诊了另一名情况类似的病人:杨先生30多岁,元旦节前一天和朋友聚餐,因为聊得太开心,结果没注意直接吞下了一块鸭骨头。

“当时他也没在意,过了一天后,他就感觉肛门有异物感,并有少量出血,才连忙来到医院就诊。”经谭金枝诊断,杨先生的肛门处卡住了一块鸭骨头,幸好他就医及时,医生借助肛门镜等工具将异物取了出来,目前杨先生情况稳定,只需再观察几天即可。

提醒

骨头、果核是常见误吞异物

用餐需细嚼慢咽、注意力集中

谭金枝告诉记者,每年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都会接诊四五例类似的患者,“其中老人、小孩和存在智力障碍的人较

多。”谭金枝表示,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逢年过节的时候,主要原因一是吃东西时不专心,在和他人聊天的过程中误吞了难以消化物;另外就是孩子缺乏准确的辨别能力,家长又一时疏忽,导致发生类似情况。

“常见的难以消化物除了枣核与骨头外,还有鱼骨、辣椒籽、干菜梗、柚子核等。”谭金枝介绍,“我曾经接诊过一名老人,一次性食用了近半斤的辣椒籽,由于无法顺利从身体里排出,最后只能来医院就诊。”

那么,如果误吞了难以消化物该如何进行处理呢?对此,谭金枝表示,如果误吞的异物卡在了喉咙口,那必须马上前往医院就诊;如果异物顺利进入食道,则无需过于惊慌,“其实大部分情况下,是可以通过肠道排出的。”谭金枝说,市民在误吞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软食下肚,不要进行剧烈运动,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,“如果出现肚子痛、肛门口发热或有痛感的情况,那最好立即去医院就诊。”谭金枝告诫市民,千万不要小看此类病情,严重时会导致肛门口化脓,进而演变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
“预防此类情况的方法其实很简单,只需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。比如在用餐时做到细嚼慢咽、注意力集中,可以有效地避免误吞硬物,有利于消化。”谭金枝说。


编辑:戴鹏

来源:浏阳日报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