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下载
追忆国之脊梁袁隆平
2021-05-25 10:49:44 字号:

06、07版音容宛在-8.jpg

5月23日晚,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组织党员群众集体缅怀袁隆平院士。5月24日上午,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,不少市民自发前往送别。贺再亮摄

□罗磅礴

惊闻袁隆平院士不幸离世的消息,回忆起曾经采访他的点点滴滴,我泪眼朦胧。一个皮肤黝黑的老人,头戴草帽,手拿铁锹,顶着烈日,在实验田中辛勤地忙碌着,汗水一滴滴地从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上滑下来,滴在了身上,掉进了水里……老人慈祥的脸,和蔼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。

2010年9月,秋高气爽,正是水稻成熟的时节。9月6日上午,袁隆平院士来到了永安镇超级稻试验示范基地。根据单位安排,我去现场采访,听说有机会能见到袁隆平院士,我的心情十分激动。到达现场后,我迫切地想见这位老人家。

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,不知是因为天太热,还是我太紧张了,我开始不停地出汗。袁隆平院士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出现在我面前,他脸上的笑容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和蔼可亲。

穿行在田埂上,袁隆平院士不时蹲下身子细心查看稻穗饱满的禾苗,向当地农民详细了解超级稻新品种的种植、生产情况,看着长势喜人的超级稻,袁隆平不停地点赞。袁隆平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般地向随行记者介绍心爱的超级水稻,他那浓重的乡音在稻浪里飘荡开来。

在考察完实验田后,袁隆平院士欣然接受了《浏阳日报》的专访。首先,我向他老人家表达了仰慕之情。我向他详细了解了当年灾难性天气对超级稻生产的影响,在永安开展超级稻种植情况和今后的长远目标,超级水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进展情况,袁隆平院士都一一进行了回答。袁隆平院士也坦言压力很大,他说,“2009年产量最高的百亩片是850多公斤。再上去难度很大,就像跳高一样,已经跳到2.2米、2.3米了,再上一两厘米难度都很大。增产光靠品种不行,要良种、良田、良法三者配套,缺一不可。良种的潜力在那里,但还得通过良法才能充分挖掘出来。”

由于他工作繁忙,我们的采访只持续了几分钟,却让我难以忘怀。

采访结束后,我提出和他合影的请求,袁隆平院士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,在拍照的时候,他跟我靠得非常近,就像慈祥的长辈一样,面带微笑。

看着袁隆平院士乘车离去,我怀着不舍的心情走出了实验田,上车之前我悄悄地向着实验田的方向看了一眼,那些可爱的禾苗正慢慢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

来源:浏阳日报

编辑:戴鹏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